修改/etc/sysctl.conf 添加如下选项后就不会内存cache持续增加 vm.dirty_ratio = 1 vm.dirty_background_ratio=1 vm.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=2 vm.dirty_expire_centisecs=3 vm.drop_caches=3 vm.swappiness =100 vm.vfs_cache_pressure=163 vm.overcommit_memory=2 vm.lowmem_reserve_ratio=32 32 8 kern.maxvnodes=3 上面的设置比较粗暴,使cache的作用基本无法发挥。需要根据机器的状况进行适当的调节寻找最佳的折衷。
/proc/sys/vm/dirty_ratio 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写缓冲区的大小,单位是百分比,表示系统内存的百分比,表示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,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。增大之会使用更多系统内存用于磁盘写缓冲,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。但是,当你需要持续、恒定的写入场合时,应该降低其数值,一般启动上缺省是10。
/proc/sys/vm/dirty_background_ratio 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pdflush进程,在何时刷新磁盘。单位是百分比,表示系统内存的百分比,意思是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,pdflush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。增大之会使用更多系统内存用于磁盘写缓冲,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。但是,当你需要持续、恒定的写入场合时, 应该降低其数值,一般启动上缺省是5
/proc/sys/vm/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这个参数控制内核的脏数据刷新进程pdflush的运行间隔。单位是1/100秒。缺省数值是500,也就是5秒。如果你的系统是持续地写入动作,那么实际上还是降低这个数值比较好,这样可以把尖峰的写操作削平成多次写操
/proc/sys/vm/dirty_expire_centisecs 这个参数声明Linux内核写缓冲区里面的数据多“旧”了之后,pdflush进程就开始考虑写到磁盘中去。单位是 1/100秒。缺省是30000,也就是30秒的数据就算旧了,将会刷新磁盘。对于特别重载的写操作来说,这个值适当缩小也是好的,但也不能缩小太多,因为缩小太多也会导致IO提高太快。建议设置为 1500,也就是15秒算旧。
/proc/sys/vm/drop_caches 释放已经使用的cache /proc/sys/vm/page-cluster 该文件表示在写一次到swap区的时候写入的页面数量,0表示1页,1表示2页,2表示4页。 /proc/sys/vm/swapiness 该文件表示系统进行交换行为的程度,数值(0-100)越高,越可能发生磁盘交换。 /proc/sys/vm/vfs_cache_pressure 该文件表示内核回收用于directory和inode cache内存的倾向
/proc/loadavg 11.51 9.51 7.45 1/85 24065 给出了在1、5、15分钟内在运行队列(R)和等待队列(D)中的任务数,他的结果和运行uptime命令或者其他程序的结果一致,第四列由两个数组成,第一个数是目前调度进内核运行的进程、线程数,第二个数是目前系统中总的xxx,第五列是系统最近产生的进程的PID号码。